|
蒂亚诺陶瓷-陶瓷砖VS岩板陶瓷砖、岩板相关标准现状和看法 现行标准、正规出版物陶瓷砖一般定义为:由粘土或其他无机非金属原料,经成型、烧结等工艺处理,用于装饰与保护建筑物、构筑物墙面及地面的板状或块状陶瓷制品。 GBT 23266-2009 《陶瓷板》最早定义陶瓷板为:由粘土和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,经成形、高温烧成等生产工艺制成的板状陶瓷制品。 GB/T 9195-2011《陶瓷砖和卫生陶瓷分类及术语》,对陶瓷板的定义与GBT 23266-2009相同,同时多处出现砖(板)合一的定义或描述。 ISO13006 《Ceramic tiles》陶瓷砖定义中使用了“thin slab薄板”,对于传统陶瓷制品,以前主要是日用的碗碟瓶罐容器、花瓶等陈列艺术制品等,相对而言“薄板thin slab”是陶瓷砖的典型外观特征,但没有想到thin slab会做到现在这么大、这么薄、这么厚,陶瓷砖tile和板slab出现了界定的空间和需求,但从生产用原材料、工艺过程、材料范畴来说,陶瓷大板/岩板就是“放大的陶瓷砖”。 目前意大利、西班牙等各国陶瓷界普遍使用“陶瓷板Ceramic Slabs”称谓。 “岩板”这个名称在中国叫开了、听惯了、喜欢了。作为商品名称,取名可能有商业的、艺术的、心理的、社会的等等复杂因素,艺术求美,无可厚非;上升到标准术语定义,必须认真严谨、科学求真,况且,毕竟这是发源于意大利的国际流行新产品,同一种产品在国际上应该有相通的语言和共同的规范,不能把Ceramic slabs(意大利语Lastre)改名换姓,以免在国际市场产生歧义! 国际上陶瓷砖标准一直按干压、挤压两种成形方法和不同吸水率作为分类基本原则,各类别不预先假设产品用途,但定义用于装饰与保护建筑物、构筑物墙面及地面(ISO陶瓷砖定义:通常用作墙地面覆盖物)。陶瓷大板/岩板、厚砖由于规格尺寸、性能指标发生变化,建议对现行陶瓷砖相关标准,进行修订扩展,以覆盖用于墙地面的大、厚、薄陶瓷产品;陶瓷大板/岩板由于用途的跨界突破,性能指标发生较大变化,可以按照产品用途等方法进行分类,根据不同用途的客观需求,制订产品的标准体系。 据了解,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189 WG 1工作组正在就包括基于尺寸定义的相关主题开展工作,受COVID-19 疫情影响,原定于7月份的ISO会议指望推迟到11月。去年3月发布的EN ISO 10545-4:2019(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4部分: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的测定),已结合大尺寸和厚产品进行了修订。 国内《陶瓷岩板》、《岩板产品规范》两项团体标准已立项启动工作。 陶瓷大板/岩板标准是行业的共同期待,如何在现有陶瓷砖标准基础上,创新标准体系和检测方法,补充、扩展、完善相关内容,通过科学定义、系统分类、规定性能要求等标准规范,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,这对于标准制订者将迎接挑战。 下一篇仿古砖的文化 |